日程表非常重要。《我是传奇》前半部里的威尔史密斯严格按照日程表行事,一人一狗,气质绝佳,后半部不再例行公事,碰到其他幸存者,就走向了两个拉跨的结局。还有《八十天环游地球》主角,万事通的主人,按部就班、有条不紊,这样的人去环游世界遭遇意外,才更加好看。
不过每当看到时间管理相关的东西,我更多是想起盖茨比的父亲。他很为自己的儿子骄傲,一直收藏着小盖茨比的作息表。这份作息表无疑也属于文学创作,就像有的账单也是诗歌。
起床上午 6.00
哑铃体操及爬墙 6.15—6.30
学习电学等 7.15—8.15
工作 8.50—下午 4.30
棒球及其他运动下午 4.30—5.00
练习演说、仪态 5.00—6.00
学习有用的新发明 7.00—9.00个人决心
不要浪费时间去沙夫特家或(另一姓,字迹不清)
不再吸烟或嚼烟
每隔一天洗澡
每周读有益的书或杂志一册
每周储蓄五元(涂去)三元
对父母更加体贴
以前我看的一个译本,说每天晚上,小盖茨比都要花整整两个小时,“研究有用的发明”。研究、有用的、发明,很耐人寻味。我读到的是进取,是勤奋,是抱负,以及稚气。但我们无从得知小盖茨比到底在研究什么。“发明”这个词天然带有某种不稳定性,可以是科学的,也可以是天真、幻想,或者杜撰的,是一种朦胧的渴望。
后来再看巫宁坤的译本,译作“学习有用的新发明”(原文是 Study needed inventions),一词之差,似乎弱上许多,像在课堂上被要求记住某个知识点,少了一些自发的、神秘的探索感。而那是盖茨比身上的迷人之处。
在盖茨比眼中,这份作息表也许是一张为他自己定制的飞行器图纸。但理性来看,其中只有时间和动作,采用了不起的泰勒制科学管理办法,本质是一张标准化的美式流水线作业表。
这种反差,使得评论家可以头头是道:爬墙训练是指物理性的攀升吗?演说和仪态练习是否意味着社会面具的铸造?五元最终涂成三元,暗示了阶级跃迁计划中难以逾越的鸿沟?许多年后,他按图索骥地组装好每个飞行器零件,却在即将触及星空时,发现翅膀早已被镀金的砂砾焊死。
而我所关注的是,盖茨比在分秒数字之间使用句点。起初我以为是排版错误,翻了英文原版,竟然没错。研究了下,德国人,还有部分国家,就是用句点分隔时间。而盖茨比小时候上的是路德派学校。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想多了。
在遥远的米格尔街,还有个人叫做泰特斯·霍伊特。他早上五点半起床,读一些希腊哲学家的书到六点,再花十五分钟洗澡和锻炼,花五分钟读晨报,十分钟吃早饭。跟小盖茨比如出一辙,他觉得只要遵照这个时间表,三四年内将成为一个有学问有修养的人。
多年以后,信息时代人类做时间表,已经有大量软件应用可选。不至于像小盖茨比、泰特斯·霍伊特那样,拿一张可怜的纸条记录,有修改还得涂抹。
我正经开始做时间表,是在安装了 Obsidian 以后了,主要用到 Tasks 插件,好处是可以使用语句,搜寻、过滤、罗列散落在 Vault 里的各个任务。语句非常简单,字面意思就很清楚。基于这个功能,我通过模板,为每天的日记加入日常任务和提醒。
因为试图在其中加入一点点文化人的要素,这部分笔记被我叫做 G.T.K.,戏仿 Getting Things Done,实际上是 Ganzer Tag Kanzlei 的缩写。
其中,第一部分 [[TEMPLATE#Ganzer Tag Kanzlei]] 和第二部分 [[TEMPLATE#Nicht Gearbeitet]] 都使用 Tasks 插件,罗列任务;第三部分可以参考 [[我用Dataview]]。
第一部分:近期最重要的任务,以及今天截止、或今天有什么安排的任务,按优先级排序,一目了然。
1 | ```tasks |
第二部分:过期未完成的任务和明天的任务,按优先级排序,偶尔用到。
1 | ```tasks |
这个插件的截止时间无法精确到每时每分,最小单位就是天。如果像小盖茨比那样,有更细的提醒需求,可以寻找另外的插件。